新闻详情

上海远场地震可预警!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上海子项目建成

  目前,上海已形成远场大震预警能力和基于仪器实测的街镇烈度速报能力,满足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地震预警需求。实现这两种能力的科学原理是什么?王志俊解释:其原理如同闪电和打雷,我们先看见闪电,几秒后听见打雷,其实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,但光速比声速快。同理,邻近震中的观测仪器捕捉到地震波后,快速估测地震的大小并预测地震会造成的影响,利用电磁波比地震波速度快的原理,在地震波到达前通过紧急地震信息接收终端、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、广播、电视、互联网等多种渠道,为政府机关、专业用户和社会公众等提供地震预警信息服务,能大大降低人员受伤或死亡、减轻地震灾害损失。

  地震预警时间的长短取决于震中地区监测站点的密度、预警区与震中的距离等。监测站点越密,预警信息产出的耗时越短,预警时间就越长;距震中越远,预警时间越长。相对而言,震级越大,地震预警产生的减灾效果越明显。以汶川地震为例,当时如果有预警系统,就能为北川、青川等地抢到几十秒的逃生时间。

  “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上海子项目”包括31个地震专业台站和一个省级地震预警中心,总设备350台(套)。作为全国预警一张网中的一个节点,上海预警站网的平均台间距约为14公里。这样的台站观测密度,可使预警系统在10秒内产出地震预警信息。

  以今年6月15日上海青浦3.1级地震为例,得益于上海地区较高的预警站点密度,震后中国地震预警网6.9秒产出地震预警信息。在上海地震预警中心,上海地震台高级工程师毕波向记者展示了地震发生后青浦区“台站峰值加速度图”。这张图说明,通过建立较高密度的预警站点,上海已形成基于仪器实测的街镇烈度速报能力。“今后,市民看到的地震预警信息会显示本地烈度,并显示‘有感’‘请勿惊慌’等提醒,让市民对马上就要来临的地震波有心理上的准备,并及时采取防护举措。”毕波说。

  为了让更多公众及时收到预警信息,上海市地震局已对接有关部门,达成合作共识,将地震预警信息服务与应急广播同步建设、同步推广,后续计划利用上海市预警发布中心各类发布渠道,强化预警信息发布效能。同时,市地震局在拓展手机预警、电视预警等第三方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渠道,已与有关部门达成初步共识,有望使电视机前的观众获取地震波何时到达本地的“倒计时”信息。

  此外,长三角地震监测预警一体化工作正在开展,江苏、浙江、上海、安徽等地的省(直辖市)配套预警站点建设已进入尾声,后续将开展站点监测质量评估等相关工作。建成后,长三角区域的站点平均密度将达到12公里,为提升区域地震预警时效性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
  声明: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,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,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。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,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,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。联系方式/p>

  声明: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,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,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。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,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,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。联系方式/p

  短短400米的山东北路,“夹”在上海地标南京东路与苏州河之间。董怡嘉带领设计团队对山东北路上的一段人行道进行了一番“微改造”。在更新中,设计团队将平台打造成可吸水的“海绵式平台”,人行道的铺装也更换成了可渗水的透水砖,让这段路的功能性逐步提升。

来源:乐鱼体育在线登录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2-17 19:48:21